您好,欢迎访问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0731 84086929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0731 84086929

18008435075

写进抗疫历史:体育场馆为何成方舱医院“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4-09-11 13:59:27人气:

  写进抗疫历史:体育场馆为何成方舱医院“主力军”?日前,南方日报联合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广东省体育记者协会,就体育场馆行业复工复产、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此次疫情当中,武汉设立16家方舱医院,共治愈1.2万余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其中近六成是武汉体育中心、武汉洪山体育馆等体育场馆改造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方舱医院这段历史将写在武汉、湖北,甚至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上。

  体育场馆为何成为方舱医院的主力军?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担当方面,体育场馆还有哪些赋能?未来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有何新的趋势?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名誉主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孙一民:体育馆改造为方舱,是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一项伟大的创举,决定性地改变了武汉疫情救治的进程。

  与历史上出现过的类似案例相比,武汉方舱医院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大空间建筑用来收治轻症患者,既不是重症患者也不是用来转移医院的其他疾病患者。

  在这种医疗需求下,建筑需要安排各种平面流线并提供布置病床的空间,这对于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空间公共建筑而言是容易解决的。

  体育馆能够为救援提供的主要是比赛场地。场地处在大空间的底层,在一层空间里,除了巨大的比赛场地外,这一层直接联系和服务的建筑功能是属于相对封闭的内部流线,包括运动员、贵宾、媒体、赞助商、赛事管理、日常运营、安保等内部房间,因此常常成为体育馆的“内场”。

  因为“内场”范围内包含多种不同使用要求,原本基本上不能交叉布置。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方舱改造,把不间,按照医学要求重新组织线路的困难之处不多,可以很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改造需要。

  孙一民:平时观众作为最大人流的使用部分,在看台,其服务用房的休息厅、洗手间也随之布置在楼上。按照体育建筑的工艺需要,观众区域与底层的内场区域需要在人的流线上相对隔绝。也就是说,在内场的人,不会很方便的到达观众使用的区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功能的适应性。

  体育馆功能上略有不足之处应该在于首层卫生间不足,因为体育馆观众使用的卫生间布置在二层,不增加临时措施的时候,需要病人跃层使用观众区卫生间,会带来一定的不便。

  首先是场地规格:体育馆场地的大小选择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过去70年来,我国体育馆的场地尺寸从单纯满足14x26米的篮球比赛,经过了几次的发展变化。

  本次第一个改造的洪山体育馆采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场地研究结果,即32米x46米。进入新世纪,场地再一次扩大,我在2002年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馆时把当时还很少采用的40米x70米的多功能场地规格推荐给校方,该馆成为当时武汉地区场地最大的体育馆,也是国内率先采用扩大场地的体育馆之一。

  我们2015年设计的武汉大学体育馆采用了同样的规格。按照这个尺寸,单就体育馆主场而言,收治容量应该是翻倍的。未来,场地大小依然值得关注,多功能灵活应变始终是一个重要原则。

  其次是体育馆的自然采光问题。体育馆正式活动中,人工光不仅是必备的,许多比赛甚至要遮蔽天然光线的渗透,因此,体育馆的自然采光是经常被忽略的。然而,日常维护、赛事与演出准备以及低标准的健身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加在一起的时间往往是正式比赛时间的四到五倍,这些使用中的人工照明是场馆运营中较为可观的成本。

  孙一民:突发紧急情况下,自然采光,将是场馆可以快速整备与改装、低能耗运行的一个重要接口。有了良好的天然采光窗系统,通过临时措施将体育馆改为负压通风空间就非常容易。同时,大尺度的室内空间,给使用者一个宜人的室内自然光环境,也有助于患者调适心情,早日康复。这一点是我们团队在所有体育建筑工程中坚持的。武汉大学体育馆还首次获得国际“采光卓越设计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馆灵活性、适应性的把握。当大量潜藏的功能不胜枚举又不知何时发生的情况下,体育场馆的灵活性、适应性就不是一句空话。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大型公共建筑的造价节节攀升,花在表皮造型的占比越来越多澳门威尼斯人官方网站登录,畸形设计引发的技术难度、材料浪费增加反而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技术进步。而扩大灵活性、增加适应性的举措带来的投入却异常的吝啬。

  未来关于灾害应变的“预留”正是需要从根本上重视灵活性、适应性。洪山体育馆之所以凭借1980年代的设计在武汉成功完成去年的军运会和今年抗疫任务,是因为当年对体育建筑实事求是的理解与研究,加上扎实的工程设计,使得旧场馆的性能并不比新建场馆落后。

  孙一民:体育馆是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提供了超尺度的大型室内公共空间,可以容纳专业比赛、全民健身、文艺演出、应急避难等人员聚集的各种主要公共活动。

  在各种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对人类聚居地造成大规模危害的情况下,大空间公共建筑往往能够在特殊时期发挥作用。这得益于这类建筑具有的大跨度屋盖空间结构。

  大跨度屋盖结构体系产生于近代钢铁金属结构技术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不仅跨度大,材料和结构体系本身也相对具有柔性,依托于现代技术,工程设计中凝聚的现代技术也最密集,加上体育馆、展览馆建筑自身的复杂性,设计与施工单位大都为实力雄厚,有很好的技术保障。因此,它面对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大都有条件幸存,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受害者的临时家园。

  以体育馆建筑为例,无论是美国的飓风洪灾、我国的汶川地震,体育馆都曾经起到了“方舟”般的庇护作用。我们设计的广州南沙体育馆,2010年亚运会时作为武术比赛馆,赛后不仅成为南沙地区重要的公关活动场所,也在珠江口地区遭遇风雨灾害时很好的成为该地区受灾居民的应急庇护所。

  孙一民:体育建筑为代表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以大跨度建筑空间为特点,功能复杂、建造技术要求高。由于与城市高密度、高效率运行以及重大节事活动相关,被赋予了许多社会责任,其标志性的引领作用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型公共建筑大跨度结构、大空间、大体量、大规模人流集散的特点,对营建理念、技术设计和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大量材料消耗和复杂设备系统的投入,大幅拉高其建设成本,也使得大型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最为昂贵的民用建设工程。

  而大型公共建筑一旦建设完成,拆除和改造的成本高昂。如何确保建筑功能的灵活适应、运营的节能降耗、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高效能和公共性是国际性的难题。

  孙一民:针对上述问题,我和我的团队30余年来聚焦大型体育场馆研究,结合奥运、亚运、世界大运等大型体育场馆工程建设实践,联合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持续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2007-2010)和重点项目“基于可持续性的大型公共建筑决策与设计研究”(2012-2017),提出“精明营建:可持续的体育建筑”理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项,发表研究论文202篇,其中SCI/EI检索28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1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20部,培养博士28名、硕士80名。

  孙一民:针对大型体育场馆功能的灵活适应、运营的节能降耗、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高效能和公共性是国际性的难题,在总结我国体育建筑发展历程、建设趋势、使用现状,并进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结合30余年聚焦体育建筑的科学研究,以及奥运、亚运、世界大运等大型体育场馆的工程实践,提出可持续体育建筑的决策思想和设计方法体系。

  ① 注重“全过程”的决策思想。强调全过程,重视早期科学决策,突破传统研究局限,从初始成本、维护成本和更新成本三个方面控制和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以集约建设为原则,提高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的灵活机动性,研究符合国情、低成本、低损耗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

  ② 基于整体环境,强调“城市理性”的可持续设计方法。从整体性出发,在学界率先提出“基于城市的体育建筑设计”理念,建立与整体环境影响相关联的科学分析,结合城市设计方法,从功能整合和空间整合两方面完善体育建筑效能,实现体育建筑赛后融入整体环境的可持续运营。

  ③ 基于灵活、适应性,坚持“功能理性”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根据体育建筑的功能构成关系,从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提出基于参数选择的建筑功能灵活适应性设计方法,通过空间设计和设施利用的优化与控制,为赛时机能转换,赛后功能应变获得极大的灵活效能。

  ④ 基于集约、适宜性,满足“技术理性”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基于体育建筑的技术需求特点,对大跨结构选型、设备系统设计、容积体积控制、自然通风与采光等进行多目标综合优化研究,强调对成熟“适宜技术”创新性应用与先进建筑体系实施的互相补充,实现低成本的可持续运营。

  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体育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为“战疫”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中国抗击疫情的创举,正被世界各国争相效仿,体育场馆作为城市的大型建筑,其各项社会功能重新得到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协会努力构建论坛交流、场馆调研、公益咨询等交流平台,也是为了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在满足专业比赛、全民健身、文艺演出等活动之外的更多社会赋能。

  疫情期间,协会积极做好我省体育场馆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讲,也参与制订公共体育场馆的相关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引导体育场馆单位渡过疫情影响难关、安全有序地做好开放运营工作,并为将来更好应对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推荐资讯